风云变幻,观其妙;万象纷繁,察其理。用敏锐的洞察、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觅真相。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观象山
风云变幻,观其妙;万象纷繁,察其理。用敏锐的洞察、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觅真相。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观象山
保护黄河、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期间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亲自布局黄河流域发展,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中擘画了黄河保护和发展的新蓝图。
至此,中国形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重大发展战略,首次实现了对黄河与长江两个“带状”经济区域,和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个“圈状”经济区域的“战略全覆盖”。五根手指好握拳。中国经济将形成“握拳发展”态势,更有力量,更有质量。
再添这样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势必为中国北方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立志做“北方深圳”的青岛,再次迎来重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再次应验,含金量更足。
壹 | “黄河大合唱”再次响起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呈“几”字形,流经9省,全长约5500公里,从山东注入渤海。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在民族繁衍发展中扮演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地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黄河流域的核心支撑。
但从现实看,黄河流域这个“核心支撑”动力不足,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有限。黄河流域9省区总人口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国土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仅贡献了全国四分之一的GDP。
不仅如此,黄河流域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以2018年为例,除了四川、陕西两省GDP增速超过8%外,其余7省GDP增速均在7%左右徘徊。其中,甘肃等三省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果不能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尽快补齐短板,发挥应有优势,不仅现状难以维系,局面很难改观,而且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拉大距离”。
眼下备受关注的“南北差距”问题,很大程度上就出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发展好了,与南方地区差距缩小了,整个北方地区与南方的差距就缩小了,我国区域发展就更加协调了。
基于这样的认知,就很好理解,为何中央要大张旗鼓地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提并论。
这五大国家战略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极为吻合。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可以概括为黄河与长江两个“带状”经济区域,和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个“圈状”经济区域。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归位”,国家战略基本实现了对这些重点经济发展区域的全覆盖。
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发展潜力,黄河流域均居于各经济区域前列,完全配得上国家战略。
贰 | 沿黄九省,谁担纲
黄河流域的发展问题早就进入了中央的视野。继推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摆上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要议事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多次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今年8月份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谈到黄河之“病”:“我曾经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今天我要说,黄河一直以来也是体弱多病,水患频繁。”
黄河流域各省也很着急。九省中,除四川于2016年被纳入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外,其余各省基本处于“战略空白”,急需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来提振。
他们不约而同地聚焦到“黄河”这个关键词上。近年来,把黄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呼声渐高。成立多年的“黄河经济协作区”于2017年9月共同确定了建设生态黄河、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联席会议机制创新六大新的合作领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河生态经济带”成为多位委员、代表关注的热点。河南、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等九省区政协主席联名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将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列入国家战略规划。
沿黄九省物理空间跨度极大,有东部沿海,也有西部内陆,地形有平原,也有高原,经济发展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滔滔河水将他们维系在一起,无论是文化心理,还是经济社会,都多多少少有着一丝关联。这也是这一国家战略得以形成的基础。
作为黄河的入海口,山东与黄河“渊源颇深”。黄河从山东省东明县入境,呈北偏东流向,经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9市的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河道长628公里。
黄河水已成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全省已有12个市70余个县(市、区)用上了黄河水,为山东城乡工业、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宝贵水源。
山东虽然是沿海省份、开放前沿,还是全国经济总量三强之一,但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却一度“很尴尬”: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唯独自己“掉空里”。
黄河水“浇灌”成长起来的山东,迫切需要深挖“黄河机遇”,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沿黄省区唯一沿海省份的龙头优势,打造黄河经济带,与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南北呼应,构建起活跃的经济走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让山东看到了希望。
黄河一路奔腾,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沉积,每年造陆3万亩左右,山东因此成为中国唯一能“生长土地”的地方。山东经济的持续发展自然也离不开沿黄流域的广阔腹地。在国家战略的加持下,山东的腹地将更加广阔而肥沃,山东在沿黄流域的龙头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彰显。
叁 | 谁是沿黄流域的“出海大通道”
△1986年4月15日,“引黄济青”工程正式开工。
如果仅从水文地理来讲,青岛不是黄河的流域范围,青岛与黄河可谓“青黄不接”。
上世纪80年代,因为缺水,青岛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形势异常严峻。为彻底扭转这一困局,决策者将目光投向黄河。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将黄河水引到青岛,从根本上解决青岛水危机,逐渐进入中央决策层面,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由此诞生。
历经3年零7个月的艰苦施工,该工程于1989年10月16日试通水成功。原本白白流入大海的黄河水,沿着250多公里长的人工水渠,横跨胶东半岛,抵达青岛,为青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从这个角度将,青岛早已纳入黄河经济带。
山东的腹地,同样是青岛的腹地。离开了沿黄流域的广大腹地,青岛这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成色势必锐减,青岛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青岛。
如今,青岛已经成为沿黄流域最为重要的“入海口”之一。沿黄地区数以万计的各类商品从青岛港装船,驶向全球;来自世界的货物在青岛港靠岸,源源不断地输往沿黄流域。
为了增强与沿黄地区经济往来的“粘性”,今年以来,青岛港着力“把港口搬到内陆地区的家门口”,接连在山东省内的临沂、滨州、聊城,省外的郑州、西安等地召开推介会,整合码头、物流、金融、邮轮等港内资源,把“端到端”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送进了内陆。“青岛港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开放门户,也是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重要依托。”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薛云伟说。
其实早在2015年,海关就已经着手打通沿黄物流通道。当年4月,由青岛海关牵头,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拉萨海关共同开展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关区界限,沿线通关“十地通关如同一关”,极大地带动了整个区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为推动山东港口功能向中西部内陆延伸,促进多式联运业务发展,今年7月,青岛海关与西安海关签订备忘录,确定推动“一带一路”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推进业务改革等3方面共25项具体合作内容,着力推进“关关协同”。据统计,2018年,陕西企业在青岛海关辖区进出口总值达到141.6亿元,可见青岛这个出海口对于陕西的重要作用。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政策将陆续落地,一条条沿黄流域的物流高速通道将逐渐建立,青岛的物流枢纽地位、开放优势,将进一步彰显与巩固。
肆 |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一直以来,青岛在国家开放发展格局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沿海开放城市也好,计划单列市也罢。但不得不承认,近些年来,青岛的自我定位不甚清晰,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优越感”不强。
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南北不靠,青岛的发展赋能不够。在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青岛指明了方向——
从去年6月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今年4月海上阅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次来到青岛,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山东打造国家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青岛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清晰起来。
今年3月27日在深圳举行的“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明确表示,在新时代国家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中,青岛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个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就是对内要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互动;对外要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成为面向世界开放、整合全球资源要素的新高地。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今年以来,中央又为青岛送来了一个个“大礼包”。先是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上合示范区总体方案,赋予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然后是一个月后的8月26日,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作为三大片区之一的青岛片区同时设立,青岛再次站上改革开放“最前排”。
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形成,又让青岛在国家战略格局中“深度嵌入”。“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又一次应验。
青岛被赋予的任务与使命相辅相成。中央要求青岛打造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要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就是要发挥好“通道”作用,把向西、向东的双向合作统筹起来,不但要强化对外开放,也要强化对内的辐射互动。
具体而言,对内要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良性互动,辐射引领全省;对外要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上合组织国家的交流合作,加速整合全球优质资源,让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不仅是通过青岛引进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山东全省乃至更大区域,也通过青岛走出去,进入世界市场。
显而易见,青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中,有着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与沿黄流域的良性互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国家战略再次青睐,青岛已经迎来大开放大发展的大势。现在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积极承接国家战略,让战略加快落地生根,将战略势能尽快转化为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