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转载自2019年11月22日《大众日报》客户端
11月21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30周年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近日,伴随着引黄济青改扩建主体工程完成,引黄济青工程也迎来了建成通水30周年。30年来,有着“黄金之渠”美誉的引黄济青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1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累计引水超9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2000万
引黄济青工程于1986年4月15日开始兴建,1989年11月25日正式建成通水。截至2019年11月16日,工程累计引水94.09亿立方米,其中调引黄河水58.49亿立方米、长江水24.41亿立方米、当地水11.19亿立方米,累计配水79.2亿立方米,其中配水青岛46.82亿立方米。
特别是2014年以来,为有效缓解胶东半岛地区因连续干旱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引黄济青工程连续5年实施应急抗旱调水,累计引水43.26亿立方米,占全省总用水量的4.07%,受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0%,支撑GDP占全省GDP总量的41.5%。累计为胶东半岛四市配水34.97亿立方米,其中,配水青岛19.83亿立方米、潍坊9.12亿立方米、烟台3.31亿立方米、威海2.71亿立方米。据统计,工程向四市配水量分别占四市总供水量的60.68%、17.9%、12%、16.2%,有力地保障了四市基本用水需求。
“对青岛而言,引黄济青工程已成为最主要供水工程。”省水利厅副厅长王祖利通过一组数据反映其对青岛的重要性:1990年,青岛市常住人口666.39万,国民生产总值180.77亿元,引黄济青工程年内向青岛市供水5842万立方米。2018年,青岛市常住人口939.48万,较1990年增加了1.49倍,国民生产总值1.2万亿元,较1990年增加了将近66.4倍,引黄济青工程年内向青岛市供水3.88亿立方米,较1990年增加了6.64倍。此外,供水历史最高年份2016年供水量4.74亿立方米,占青岛市区用水总量的90%以上。
2020年全面完成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
“在发挥巨大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引黄济青工程还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王祖利介绍,在保障城市供水的同时,引黄济青工程还解决了历史上广北、寿北、潍北等高氟区75万人饮水困难,并承担了为工程沿线输送农业灌溉用水任务。30年来累计为博兴县和工程沿线提供农业用水16.74亿立方米,扩大改善灌溉面积333.3万亩,增产粮食7亿多公斤。工程调度运行中自然水量的渗透,一方面回补地下,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地下水补给量超10亿立方米;另一方面,渗水压制了咸水的入侵,改善了地下水生态,改良了渠道两侧的土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尤其昌邑、寒亭、寿光等北部沿海咸水地区受益明显。其中,寿光改善粮食种植面积40万亩。
但经过30年的调水运行,引黄济青工程整体进入老化期,输水能力下降。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我省投资13.52亿元进行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计划2020年底全面完成。
省调水运行维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长军表示,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将大大提高输水效率和输水规模,棘洪滩水库的设计供水能力将由原来的30万立方米/天达到71万立方米/天,现在最大达到130万立方米/天,大幅提升对青岛市的供水保障率。同时,工程安全和水质安全也将更有保障。
“三线三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
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四市是我省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我省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王祖利介绍,即使充分考虑节水措施,到2020年、2030年一般年份,四市仍分别缺水14.4亿立方米、23.9亿立方米。
为统筹解决我省水资源现状问题,有效保障胶东半岛地区供水安全,我省在先期实施引黄济青工程、胶东半岛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的基础上,又投资兴建了黄水东调、峡山水库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规划建设官路水库、老岚水库等水源地工程,加快推进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综合利用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输水干线、博兴打渔张引黄闸、东营曹店和麻湾引黄闸等引水工程、设施,按照调、引、蓄等多种措施,科学谋划,统筹配置、统一调度,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与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与优化配置。
下一步,我省还将全面提升工程现代化水平和管护水平,推行“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围绕山东“百”字型骨干水网,新建一批跨地区、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进一步完善调水体系,统筹外来水和本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放心水、安全水、高效水、生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