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转载
说起治理水患,人们总会想起“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其实古代水患的危害由来已久,传说女娲、共工都跟洪水作过斗争。下面跟着水务君了解苏州这位“兴水利,除旱涝”的治水人和他治水赈灾的事迹!
最后是“修围”。围田是一种在低洼地的四周筑堤来防止外水自由流入田地,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周边沿岸。苏州大部分土地的地面高程都在4米(吴淞标高)以下,古代称之为“沼泽之地”。“浚河”仅能防洪,只有“修围”才能抗拒旱涝灾害,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吴越政权统治苏州时,修筑围田得到了高度重视。遗憾的是,宋朝统治者并不注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致使大量围田毁废。范公十分看重围田的效用,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极力推崇道:“江南旧有围田,每一围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 浙西(五代吴越国时期苏州地区行政上属于浙西地区)地卑,常苦水沴,虽有沟河可以通海,惟时开导则潮泥不得而堙之;虽有隄塘可以御患,惟时修固则无摧坏。”范公的主张得到了朝廷的肯定与重视,诏令两浙等地整修围田,并且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