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赞
骆德年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
沂蒙山上好风光,
青山绿水多好看,
风吹草低见牛羊,
咱们共产党领导好,
沂蒙山人民喜洋洋。
这首沂蒙山小调,唱出了沂蒙人民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唱出了对美好家园的无限热爱,唱出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无限深情。
今天,我们来到沂蒙根据地,通过一幅幅画面、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故事,亲身感受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体会到了沂蒙小调中所蕴含的那份情、那份爱。
沂蒙根据地,无论是抗日时期还是解放时期,无论是八路军还是解放军,都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八路军解放军不惜流血牺牲,及时解救群众,在麦收秋收季节,战士像打仗一样,帮助群众抢收庄稼,部队住扎时,战士帮助老乡挑水、扫院子、垫猪圈、干农活,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共产党带领群众搞土改,使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组织群众搞选举,使农民有了民主的权利,得到了做人的尊严,老百姓过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也看到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老百姓看到了,八路军解放军是自己的队伍,老百姓明白了,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于是老百姓坚定的选择了共产党一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
在八路军解放军背后是数以千万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老百姓把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做为自己份内的事,奋不顾身,竭尽全力保障并担当着子弟兵的后勤供应。莱芜战役,解放区50多万民工、1.6万副担架、1万多辆小推车,部队打到哪他们就跟到哪里;孟良崮战役,一个不足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半月内就做出了5000双军靴,烙出了15万斤煎饼;沂蒙六姐妹带领30多名妇女,拆下自家门板,跳进冰冷的河水,用自己的身体扛起了通向胜利的道路;沂蒙母亲宁肯自己的孩子饿死也要哺育好革命的后代;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护伤员。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战场,成了最动人的故事。
迟浩田将军有诗为证:
青禾割来喂军马,
门板卸下抬伤员,
姑嫂挑灯做军靴,
大娘昼夜碾米面,
老少都上支前队,
车轮滚滚汗湿彬,
人民支援重于山,
战士杀敌猛无前。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陈毅元帅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是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将革命推过了长江。”是的,我们不应忘记,我们要永远记住沂蒙的老百姓,我们要坚定不移跟党走,我们要把沂蒙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沂蒙根据地,
又称小延安,
抗战打鬼子,
解放捣蒋匪。
沂蒙好母亲,
抚养红后代,
沂蒙好红嫂,
乳汁救伤员。
军队为人民,
人民爱军队,
水乳相交融,
沂蒙精神生。
神龟虽有寿,
终竟为土灰,
精神代代传,
永远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