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门户网站!今天是2025年07月01日
一把手谈安全 | 筑牢安全屏障    护航调水安澜
2025-06-12

筑牢安全屏障    护航调水安澜  

青岛分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孙中晋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山东省调水工程作为远距离、跨流域、跨区域大型水资源调配工程,调水安全更是水利事业的生命线。在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到来之际,平度管理站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推动“六项机制”落地见效,真正把安全责任扛到肩上、抓在手中、落在实处,筑牢调水事业安全屏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绷紧安全“生命之弦”

调水工程的运行,直接关系到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关系到胶东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确保供水安全、设备安全、人员安全,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汛期将至,调水工程面临着“三期叠加”的严峻考验:部分工程设备进入“老龄化”期、供水任务“高峰期”、极端天气“多发期”,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抓严、抓实、抓细。因此,我们必须有“三个归零”的清醒认识:安全失守,发展归零;责任失位,荣誉归零;事故出现,一切归零。一方面要坚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学习任务,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必修内容,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实战演练、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形式,进一步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营造安全生产环境,夯实安全工作基础,为各类业务工作开展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要深刻汲取典型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坚决克服麻痹思想,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查找事故风险点,强化安全措施,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共同筑就调水工程的“铜墙铁壁”。

二、 健全责任体系,压实一把手“关键责任”

安全生产的“牛鼻子”在责任,关键在落实,根本在领导。作为“一把手”,必须自觉把“第一责任人”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实到行动上,必须时时绷紧安全之弦,事事体现责任意识,处处抓住关键环节,带动全站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理顺责任体系。构建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切实担负起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靠上抓,具体抓、抓落实。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推动责任落实穿透“最后一米”、风险管控穿透“最后一道防线”、制度执行穿透“最后一环”。完善长效机制。聚焦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领域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深层次问题,全面推行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等有关制度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水平。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定《平度管理站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办法》,每半年对各科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定。评选结果与年底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对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考核加分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提出严肃批评,对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细致、失职渎职造成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三、聚焦重点领域,织牢织密安全“防护之网”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源在于风险识别不及时、隐患排查不到位、治理整治不彻底。“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硬任务、硬作风、硬制度的综合检验。要坚持“动态研判、分级分类、闭环管理”的思路,把风险当事故来对待,把隐患当问题来整改,切实把“看得见的隐患”整改到位,把“看不见的风险”分析透彻、掌控在前。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根据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求,以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为重点,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提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质效。严格落实隐患整治。对检查出来的隐患,形成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规定整改实效,确保排查整改动真格、见实效,直至隐患彻底销号清零。强化堤顶道路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复盘近几年意外事件暴露的短板,由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一线道路现场,对全线道路管护进行现场调研,全面摸排重点路口安全警示标识设置,新增减速带、十字路口等警示标识200多个,有效防范意外事件发生。

四、完善六项机制,夯实水网改革“安全根基”

规矩挺在前面,标准成为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规程、运行规程、调度规程,就是我们保安全的“铁规矩”。要高度重视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的运用,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让规章制度真正成为守护生命的“防护栏”。隐患清仓见底,整治务求实效。要解读好、运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深入持久开展隐患整治,深化治本攻坚行动,大力开展隐患辨识科普和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对有些“不会查、查不出”的隐患问题,要鼓励全员主动查找身边隐患,让每个人都具备“火眼金睛”。演练贴近实战,提升应急真功。应急能力是安全的最后屏障。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常态化开展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要让每以为干部职工熟悉预案流程、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做到会避险、会自救互救、会科学处置,真正实现“个个会应急”。要针对泵站等多发事故事件,进行事故预想和推演,确保万一发生突发事件,能够从容应对、有效处置。机制深度运用,赋能基层治理。深度运用“六项机制”成果,强化基层站所安全治理能力。适时发动全员开展“显微镜式”深度排查,做到查找全面、研判精准、措施务实、预警及时、处置得当。对危险源和隐患问题要“家底透明、清仓见底”。通过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交接,实现安全风险责任从管理站领导到科所、到岗位的全链条穿透,让“六项机制”深度运用成为安全管理的主抓手、事故预防的硬屏障。要充分利用风险防控管理平台,直观展示风险等级、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对各级履职行为密切监控,实现风险分级管控,强化全流程闭环管理。

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责任是事业的压舱石。守护好这条流淌着希望与生命的“水脉”,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长城”,是山东水网人共同的使命与荣光,让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自觉和“事事极端负责”的实际行动,将安全之基夯得更实,让生命之水畅流不息,以高水平安全保障调水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守护好这条润泽胶东的“生命水脉”!


直属单位